垫江县地处渝东北地区,以丘陵地貌为主,作为国家产粮大县,先后获评“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”“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”。据了解,今年垫江县水稻种植面积为46万亩,其中制种水稻2.03万亩。
垫江法院立足审判职能,主动延伸司法服务,于2022年10月28日设立“司法服务种业振兴实践基地”,精准解决县域内制种农户和企业在制种产业链条上的法律风险点,为制种农户及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,有力助推种业高质量发展。
时值八月,水稻进入收割季节。为充分发挥“司法服务种业振兴实践基地”职能作用,提高制种农户和相关企业的法治意识,切实解决制种过程中的法律问题,让制种农户和企业能够安心投入制种生产。8月16日,垫江法院周嘉法庭负责人史渊带领普法团队来到普顺镇凤林村、东湖村、磨滩村,为水稻种植户们宣讲法律知识、了解法治需求、解决实际问题并送去藿香正气液、矿泉水等消暑物资。
“你们在接收稻谷的时候,要核准稻谷品种、等级、重量等,保留好对货单、留存好照片或视频资料,以免引发交易纠纷。”在普顺镇种子烘干场,史渊法官结合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规定,向负责人黄术平详细讲解了涉及种子烘干、销售等方面的潜在风险点和法律知识。
“你们来得正好,这个烘干设备花了30多万元,才投入使用不久,目前效益还不错,也为制种农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,但现在有一个棘手的问题,周边的村民说这个设备的声音影响他们的生活,这可怎么办。”位于普顺镇凤林村的种植户李少宁向史渊问道。
针对这个问题,史渊在详细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和周边村民的意见后,现场向周边的村民讲解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工业生产噪音、设备运行时间等法律知识。并告知李少宁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依法进行生产作业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音。
“你这么一说我们就清楚了,这么热的天,谢谢你们,辛苦你们了。”
“感谢你们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,接下来我会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开展制种水稻的烘干作业。”
在解开大家的疑惑后,周边村民和李少宁向干警们感谢到。
“种子公司一直拖欠我的货款,我想起诉他们,需要什么材料。”
“我承包的水田跟村民有纠纷,可不可以邀请你们来调解一下。”
夏日炎炎,放眼望去,满地金黄,普法团队来到水稻收割现场,在种植户休息的间歇向他们宣讲涉及农资购买、土地流转、水稻收割、谷物销售等环节的法律知识,接受种植户们的法律咨询。见到法院干警的到来,种植户们提出了各种法律问题,干警们结合具体案事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向他们作了一一解答,得到了种植户们的一致认可。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”。垫江法院立足“水稻制种大县”,锚定“种业振兴”目标,发挥司法职能,切实履行好审判职责,依法打击涉种犯罪,自“司法服务种业振兴实践基地”挂牌以来,借助“一街镇一法官”、“车载便民法庭”等工作机制,围绕种业发展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、巡回审判、多元化解纠纷等工作,不断优化种业纠纷解纷路径、维护种业行业权益,为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。